项目 | 信息 |
---|---|
标本代号 | DC |
标本个数 | 7 |
采集整理 | 杨振 杨梅珍 2014年9月 |
样品制作 | 陆建培 2015年1月 |
岩矿鉴定 | 杨梅珍 2015年3月 |
三维建模 | 陈志军 张娅 张强 2015年4月 |
典型矿床的矿石学研究及成矿作用分析
丹(南丹)—池(河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北西构造带和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地层为泥盆、石炭、二叠纪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建造。主要矿化产于旋回中上部台沟—台地过渡带硅质建造中。矿带走向为北西,长约100km,宽约20~30km,从北西至南东分布有五个矿田,即麻阳汞矿田,芒场锡石—硫化物矿田,大厂锡石—硫化物矿田,北香铅锌矿田和芙蓉场铅锌矿田。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受北西向丹池复式大背斜控制。丹池成矿带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一个断裂凹陷盆地。印支—燕山运动使本凹陷带构造形变和强烈的岩浆活动使矿带内产有丰富的锡、铅、锌、锑、铜、汞、钨等多种矿产。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矿区的主要构造是北西向的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显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南北,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大厂背斜是一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轴向与之近平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较陡,倾角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背斜轴迹为330°,向北部转为300°,向北西倾伏。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呈脉状产出。花岗斑岩脉产于矿床东则,又称“东岩墙”,呈左侧雁列式或“川”字型排列;闪长玢岩脉产于矿床西则,又称“西岩墙”,它与花岗斑岩岩墙呈大致平行排列,断续分布。这两个岩体皆产出于大厂背斜的轴部,岩墙、岩株受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控制,岩床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岩株受北西向与北东向的褶皱叠加而成的穿隆构造和断裂交汇部位所控制。由此可知,矿区岩浆岩的侵入和分布,与大厂矿田构造的关系甚为密切。
92#矿体:矿体位于长坡倒转背斜东翼之次级褶皱的北西倾末端,分布在长坡背斜东翼次一级轴向近东西向的隐伏短轴复式背斜与北东向裂隙带交汇的深部,层状、似层状。矿体规模巨大,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缓,倾向延伸长。矿体平均厚度22米,最大厚度71米。矿体矿化极不均匀,品位变化大,品位变化系数215%。
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黝锡矿﹑脆硫锑铅矿﹑菱铁矿等;脉石矿物有:透闪石﹑透辉石﹑方解石﹑石英﹑阳起石﹑绿泥石等。不同的矿化类型矿石的结构特征有所不同。层状矿化矿石以半自形——自形显微细粒状结构为主。细脉状矿化、层间脉状矿化和结核状矿化以半自形、自形或它形晶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有韵律层纹条带状构造、藕节状构造、结核(透镜)状构造、网脉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
http://www.nimrf.net.cn/zt/detail?id=380&ztdlId=4